名称:机杼巧工系列——“方寸”祯彩堂缂丝艺术展
展期:2020年7月24日--9月20日
地点:苏州丝绸博物馆 现代馆
缂丝,又名“刻丝”, 历来为皇家御用织物之一,有“一寸缂丝一寸金”之美誉。2006年缂丝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09年作为中国桑蚕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缂丝织造技艺主要体现为“通经断纬”,以小梭子将五彩丝线逐色缂织,轮廓色阶变换灵活而独特,“承空观之,如雕镂之象”。
缂丝源于汉魏时期的“缂毛”技艺,唐代时被运用于丝织物,宋代起逐渐从实用品转向观赏品生产。其工艺自南宋扎根于江南而延续至今,尤其在苏州市区及周边乡镇形成生产规模,是该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丝织文化表现之一。
本次展览,由苏州市祯彩堂工艺社提供展品,汇集了50余名缂丝手艺师傅和设计师30余年的缂织积累,既有明清缂丝品的复制,更有承古创新,注入缂丝活力的当代艺术体现。展览展陈从作品《写意花鸟》的制作过程为引,分设”千年遗脉”、“文房雅趣”、“艺家生活”三个单元,追溯缂丝的沿革历程,呈现传统技艺之湛。观众们可以通过展览详细了解缂丝工艺在中国的缘起与发展,以及各种技法的解析与演示,体悟缂丝的技艺流程,感受缂丝织就的文雅天地,了解当代缂丝与生活的融汇。
《周礼·考工记》曰:“知者创物,巧者述之”。古人形容缂丝“承空观之,如雕镂之像”,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,并誉其为“东方艺术的瑰宝”,“织中之圣”。以一拨一梭融汇古今,沟通雅俗,知者与巧者携手以传统缂丝技艺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